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文化人類學丙
Cultural Anthoropology (c) 
開課學期
107-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系  
授課教師
林開世 
課號
Anth2003 
課程識別碼
105 201C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新303 
備註
本系二擇一必修。兼通識A35*。
總人數上限:1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2Anth2003_10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目的在介紹文化人類學的基本概念。內容會牽涉人類學的四大分科,文化人類學、考古學、體質(生物)人類學及語言人類學,但以文化人類學為主,並特別關注當代議題與應用人類學。課程的主軸將用拉斯特〈歡迎光臨人類學〉一書為基本教材,再選用〈Investigating culture〉、科塔克〈文化人類學〉以及2017 美國人類學學會出版的Perspectives: An Open Invitation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的章節來補充不同主題。由人類學的學科歷史與研究方法開始,逐步介紹文化人類學的的議題;每個主題,會配合短篇的英文相關個案報告,以了解人類學能提供的觀點與貢獻。課堂中,我們亦將藉由與人類學概念相關的民族誌電影或其他文化創作來認識人類學。
 

課程目標
使修課學生掌握文化人類學的基本概念 
課程要求
1.上課前必須閱讀當週指定讀物,以指定讀物為主,補充教材強烈建議閱讀。
2.每週前二節課由我講課,第三節課是討論課,依人數分組,由助教帶領討論,我會隨時加入。
3.沒有期中考,但有期末考。中間要教三次作業,請唸完一個單元兩篇立場相反的文章,先摘要雙方的主要論點與依據,然後寫下自己的評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盧克.拉斯特 〈歡迎光臨人類學〉群學,2010。
*請同學推選班代或助教負責登記購買,上課前隨課程進度閱讀與老師將另外補充的當週相關閱讀。
選用文章來源
1. 科塔克(Conrad Philip KottaK)著,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桂冠圖書,2005.
2. Bodley, John H.
2008 Victims of progress. Lanham: Altamira Press.
4. Delaney, Carol Lowery, and Deborah D. Kaspin
2011 Investigating culture : an experiential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5. Podolefsky, Aaron, and Peter J. Brown
2013 Apply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 an introductory reader. Boston, MA: McGraw-Hill.
6. Omohundro, J.
2007 Thinking Like an Anthropologist: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 McGraw-Hill Education.
7. Spradley, James P., and David W. McCurdy
2012 Conformity and conflict: reading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Boston, MA: Allyn & Bacon.
8. Brown, Nina, Laura Tubelle de González, and Thomas McIlwraith eds.
2017 Perspectives: An Open Invitation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網路開放版
http://perspectives.americananthro.org/
8. Engelke, Mathew
2017 Think Like an Anthropologist. UK: Penguin Random House 
參考書目
另外可以參考【補充閱讀】
1. Michael C. Howard著,李茂興、藍美華譯,<文化人類學>,(Contemporary Cultural
Anthropology),台北:弘智,1997。
2. R. Keesing (基辛)著,于嘉雲、張恭啟合譯,<文化人類學>,巨流出版社,2004。
3. 黃應貴 著<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三民書局,2008。
4. Joy Hendry著,林日輝、戴靖惠譯,<社會人類學: 他們的世界。>,弘智出版社,2004
(1999)。
5. Bodley, John H., et al.
2011发展的受害者.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6. Endicott, Kirk M., and Robert Louis Welsch
2005 Taking Sides : Clashing views on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Dubuque, IA: McGraw-Hill/Dushkin.
7. Herzfeld, Michael
2001 Anthropology: theoretical practic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Malden, Mass.: Blackwell
Publishers.
8. Podolefsky, Aaron, and Peter J. Brown
2003 Apply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 an introductory reader. Boston, MA: McGraw-Hill.其他
文章。
9. 埃里克森,托馬斯
2008小地方,大论题 : 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 北京: 商務印書館.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三次作業 
45% 
評述Taking Sides三個辯論議題,分別於第五週、第十一週、第十六週繳交 
2. 
期末考 
30% 
期末筆試 
3. 
課堂討論 
25% 
第三堂討論課表現成績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8  課程簡介:什麼是人類學? 
第2週
2/25  文化人類學崛起的故事 
第3週
03/04  人類學用什麼概念做研究 
第4週
3/11  人類學用什麼方法來了解文化? 
第5週
3/18  文化演化與適應 
第6週
3/25  性別與權力 
第7週
4/01  家 
第8週
4/08  知識與信仰 
第9週
4/15  期中考溫書假 
第10週
4/22  身體 
第11週
4/29  食物 
第12週
5/06  穿著 
第13週
5/13  禮物與交換 
第14週
5/20  展演 
第15週
5/27  永續發展 
第16週
6/03  全球化 
第17週
6/10  公共人類學 
第18週
06/17  期末考